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理论探索-基层民间组织的大作为

基层民间组织的大作为

日期:2018-09-10
来源:人民论坛
浏览次数:1492次

核心提示: 民间组织对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其存在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民主法治建设,还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虽然当前我国民间组织存在准入门槛较高、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但随着今后的发展和完善,民间组织必将在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要】民间组织对当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其存在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民主法治建设,还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虽然当前我国民间组织存在准入门槛较高、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但随着今后的发展和完善,民间组织必将在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组织  基层治理  法治精神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主体依法参与基层治理。党组织要带动各方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政府依法管理基层事务,全方位统筹社会组织、公众等各方力量,使其依法参与基层治理。作为群众共建、公民共享的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民间组织为提高地方经济效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推进社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基层民间组织一共有三种模式。一是基层民众自发成立的组织,组织的主体是农民,主要以为农民办事、农民自我管理、农民受益为原则。二是基层种植或者养殖大户自发成立的组织,号召农民自愿参加,其组织经营的内容主要以农产品为主。三是基层政府组织农民参加的一系列民间组织,意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合理有效地发展基层民间组织,不仅能够提高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完善乡村治理格局。

基层民间组织有以下特性。一是参与自愿性。是否参加组织,完全尊重群众的意愿。二是职能综合性。民间组织在形式上一般以共同的经济需求、政治需求、社会需求等为组织目标。三是自我服务性。农村民间组织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服务成员为原则。

民间组织对基层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加快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基层政府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我国,民间组织充分体现了基层民众的自主性、公益性等特点,民间组织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其次,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度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同时也是衡量政治发展的主要标准。而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为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再次,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从我国的发展来看,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发展的主要工作,民间组织的存在,有利于消除权力监督死角、盲区,切实增强监督的操作性、实效性。

最后,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有利于加强社会民主法治建设。自古以来,政治与法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民主法治的保障。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的民主发展也有了法治保障。

民间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总体来看,我国的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民间组织当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因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我国民间组织准入门槛较高。一方面,我国对民间组织采取登记机关和主管部门双重管理的方式,增加了民间组织的建立难度。在成为合法的组织之前,民间组织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还要有一个党政部门作为其主管单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一些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由于缺乏官方认可,没有统一的管理,因此水平参差不齐,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不易发挥出来。

一些民间组织缺乏足够的公信力。一方面,一些“草根”性质的基层民间组织一般情况下规模都比较小,在成立的时候,缺少对自身的明确定位,并且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方面也比较模糊,导致在提供服务时不能真正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人们的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自律能力不强,且缺少一定的监管,一些基层民间组织缺少诚信意识,一味追逐经济利益,偏离了最初建立基层民间组织的初衷,使基层社会组织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从而失去了社会公信力。

一些民间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有一部分民间组织从创建伊始就缺少成熟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规范,因此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均不够健全。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民间组织有一些基本制度作为支撑,但也存在落实不到位和不充分的问题,甚至还有民间组织仅仅依靠口头约定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使得一些民间组织的活动呈现出“无章法”的局面。此外,从目前来看,我国出台的有关基层民间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依然有待完善,数量还比较少,针对性不强,使得民间组织缺少相应的法律层面的规范和指导。

促进民间组织发展,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

针对民间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等为目标,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

促进民间组织发展,鼓励基层群众更好地与社会发展接轨。就我国农村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逐渐走上规模化和商品化的发展道路,基层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由此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的非集中化经营模式和社会市场的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面对当前的形势,不少基层民众意识到传统的小农经营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基层政府应鼓励基层群众建立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社会组织,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促进民间组织发展,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对于任何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来说,其具有一定法律意识的负责人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民间组织亦是如此。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大多是在该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且民间组织的负责人普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民间组织,培养基层的法律意识、提升道德素养,使之成为基层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合理渠道。

促进民间组织发展,推动基层群众自治。民间组织能够充分调动基层民众参与民主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我国农村,衡量基层群众自治水平的一个标准就是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进行村民自治,并坚持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在基层建立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及社会管理机制,让基层治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推动民间组织发展,使民主决策更具科学性。广泛的民意汇集、有序的政治参与、高效的民主决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民主决策是重要内容,也是根本性内容。民间组织的存在,扩大了社会参与,使公共政策公开透明,民众可以通过一系列监督形式对党政干部等进行监督,促使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虽然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民间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今后的发展和完善,民间组织将会在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等方面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山西警察学院讲师:武春荣

【参考文献】

①张春华:《农村民间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解释路径与工具选择——社会资本理论分析视角》,《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4期。

②毕天云、徐珺玉:《中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多元发展模式探析》,《创新》,2016年第3期。

③宋义云:《民间组织对农村法治发展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