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理论探索-论文推荐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建设

论文推荐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建设

日期:2021-04-03
来源: 中南乡村治理
浏览次数:944次

作者简介

       谷中原,男,湖南张家界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区保障、农村社会发展。


  摘要  

      “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是国务院颁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持续地振兴乡村,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需要大力培育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和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等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对推动乡村民力、生态、生计、民生建设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国家应大力孵化这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并通过主体化、结构化、功能化措施,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的“振兴基础”篇明确提出国家将“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1]。如何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主体共同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是比较明智的抉择。因为当今的农村社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民主巩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以及生态文明等诸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吕方,2013)[2];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门献敏,2014)[3]

       就当今中国社会而言,国家权力正逐渐从农村社区“退场”,致使农民之间缺少横向联结,村落整合能力降低,农民与政府和市场对接困难(吕方,2013)[2],村落社会的“原子化”状态日趋明显。另外,当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在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 2.5 倍以上 ( 李国正、艾小青,2017)[4]。这些变化阻碍着农村社区持续发展,需要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据此,中国农村社区应将社区居民的力量整合起来,建立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使亿万中国农民通过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参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事务(文雷,2011)[5],为农村社区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今中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突出地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天然生活资料消费的需求,即对空气、饮水、食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对人工生活资料消费的需求,即对衣、食、住、行、用等消费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标准。可是,农村的天然生活资料和人工生活资料的供给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供给水平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要解决当今农村社区的主要矛盾,就需要大力提高天然生活资料和人工生活资料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为此,需要加大农村社区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需要加强农村社区生计体系和社区经济建设的投入,以便保证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建设农村社区生计体系和改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有赖于农村社区民力的提高。可以说,农民越有能力,农村社区的生计能力就越强大、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就越优质,农民的生活就越富裕和美好。这便是农村社区民力、生计、生态、民生等四大持续性发展要素之间的发展逻辑,也是国家解决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策略。因此,国家实施农村社区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乡村振兴禀赋

(一)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内涵

       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或者是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组建的,由农民构成的,旨在促进农村社区民力、生态、生计、民生等四大要素持续发展的农村民间组织。主要由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和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等构成。 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是根植于农村社区的,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或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组建的,由农民构成的,以发展社区教育、开展技能培训、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能为公益业务的,从开发人力角度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是根植于农村社区的,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或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组建的,由农民构成的,以发展生态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提供生态福利为公益业务的,从强化生态功能角度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是根植于农村社区的,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或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组建的,由农民构成的,以发展社区经济、提供就业帮扶、参与生活救助、提供劳动福利为公益业务的,从建构生计体系角度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是根植于农村社区的,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或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组建的,由农民构成的,以提供更多优质天然生活资料、保障人工生活资料供给、消除社区贫困现象、开展生活福利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低碳生活方式为公益业务的,从实施民生保障角度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 之所以将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生态发展社会组织、生计发展社会组织、民生发展社会组织等四类农村民间组织,称之为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其根由在于农村社区的民力、生态、生计、民生等四大要素具有恒存性、持续发展性。只要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开展民力开发业务活动;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引导村民践行正外部性生态行为;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谋生体系建设;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开展民生保障项目,将有力地推动农村社区的持续发展。

(二)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振兴乡村特质 

       农村民力发展组织、生态发展组织、生计发展组织、民生发展组织等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具有振兴乡村的特质。 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主攻农村社区的产业、生态、人才、组织、文化、民生等六大领域。建立和繁荣乡村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建立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不仅对振兴乡村社会组织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推动乡村生计、生态、民力、民生建设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

       1. 农村生计发展组织具有振兴乡村的特质。就生计发展组织而言,它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解决生活困难为自身的活动宗旨,因为只有乡村的产业发展起来,劳动者才有就业机会和劳动收入,才能解决家庭的生计问题;只有开展生活帮扶活动,生活困难者才有生存的希望,才能打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农村生计发展组织,如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会围绕产业发展,开展融资、销售、技术、信息等领域的生产服务,节约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增强乡村企业或经营户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如生活互助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会围绕改善村民生活状况,开展生活救助、慈善捐款、助老助残助孤服务等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家庭或居民渡过生活难关,营造基本生活秩序。可见,农村生计发展组织具有振兴乡村产业和生活救助事业的特质。 

       2. 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具有振兴乡村的特质。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如生态保护志愿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环保义务巡逻队、生态产业协会等,会围绕提高生态质量,开展环保宣传、义务植树、环保志愿活动、制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等,这将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可见,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具有振兴乡村生态建设的特质。

       3. 农村民力发展组织具有振兴乡村的特质。就民力发展组织而言,它以促进农民素质和劳动能力的提升为组织的活动宗旨,因为农民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发家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乃至富裕生活,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人力基础。农村民力发展组织,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组织、社区教育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组织、科技服务组织、社区医务室等,会围绕提高农民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开展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社区教育、技能培训、医疗服务等项目,这对提升劳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可见,农村民力发展组织具有振兴农村社区劳动队伍的特质。

       4. 农村民生发展组织具有振兴乡村的特质。就民生发展组织而言,它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组织的活动宗旨,因为只有不断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才能让农民充满幸福感,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民生基础。农村民生发展组织,如民生行动组织、低碳生活组织、水资源保护组织、社区生活服务组织等,为了发展农村民生事业,积极开展保卫蓝天、保护水域、倡导低碳生活、推广健康文明科学低碳生活方式、参加民生工程义务劳动等志愿活动。可见,农村民生发展组织具有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和振兴农村民生事业的特质。

(三)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乡村振兴功能 

       1. 农村民力发展组织在提高乡村劳动力素质和劳动能力上发挥重要功能。一方面,社区教育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组织、科技服务组织等农村民力发展组织通过邀请政府部门、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等专家学者到本社区,以培训会、宣讲会、讨论会等形式教授农民生产经营技能,使农民掌握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社区医务室等农村民力发展组织通过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讲、健康义诊、卫生保健物品发放、残障人员康复等活动,为农村居民劳动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通过社区学院承担社区教育“5+1”考核和全区社区教育业务指导的任务,形成社区教育干部培训、技能培训、社区居民生活知识更新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等一体化的大社区教育办学格局。其组织开展的“四点钟学校”课后管理学生达 4 万多人,23所老年学习苑达 5 千多学员。由此可知,农村民力发展组织在提升乡村劳动力素质和劳动能力上发挥重要功能。

       2. 农村生计发展组织在振兴乡村产业和发展社区经济中发挥重要功能。一方面,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生计发展组织积极与科技研发企业、科研院校等机构合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传感网、云服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本社区农业生产、管理、销售进行技术链接,为农村居民提供气象预报、农资查询、技术顾问、远程指导等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动社区内部乡贤、大专院校毕业生、农民企业家、复员军人等人才力量,组建生活互助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等农村生计发展组织,重点帮扶老弱病残孕、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特定群体。充分发挥回乡创业、产业扶贫、卫生健康、生活互助、留守人员关爱等方面的作用。如四川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其主要任务是整合资源、嫁接优势、疏通渠道,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库、互联网、电商和物流网等高科技手段为本地区的乡村企业、农业基地、经济合作社、生态农庄等实现智慧服务,助推农村社区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由此可知,农村生计发展组织在振兴乡村产业和发展农村社区经济中发挥重要功能。

       3. 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在振兴乡村生态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中发挥重要功能。生态保护志愿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环保义务巡逻队、生态产业协会等农村生态发展组织,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各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农村居民开展环保宣讲、义务植树、水源保护等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更多的爱心人士及企业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重庆市“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暨乡村生态振兴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环保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活方式绿色化、环境污染投诉等内容,深入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助力乡村生态振兴。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志愿行动计划”,通过发动各市秦岭生态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制作宣传展板,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宣传,发放宣传手册、环保袋,宣传秦岭生态保护。由此可知,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在振兴乡村生态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中发挥重要功能。 

       4. 农村民生发展组织在振兴乡村民生事业和发展农村民生项目中发挥重要功能。民生行动组织、低碳生活组织、水资源保护组织、社区生活服务组织等农村民生发展组织一方面通过发展社区经济、生态产业等进行组织自身创收,另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爱心企业、公益基金会等筹募基金,根据社区发展情况,将资金分门别类进行使用,以达到促进民生福祉改善的效果。如江苏省民生发展类社会组织达 8.6 万家,其中,社会团体有 3.5 万家,社会服务机构有 5.1 万家,基金会有 600 多家。这些社会组织在推动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参与社区治理、改善民生福祉、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民生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截至 2017 年底,江苏全省各级经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共 29707 家,它们在扶贫攻坚、救济困难群众、资助农村教育等诸领域成为农村社区的重要力量。再如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的东平村老年协会,经常组织力量清理打扫社区卫生、举行老年人送温暖活动、为孤寡老人做家务并与之谈心、宣扬尊老爱幼美德,成为东平村的重要社会组织。由此可知,农村民生发展类社会组织在振兴乡村民生事业和发展农村民生项目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三、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建设策略

(一)孵化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

       1. 建立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应为参加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训的成员建立学习与实践交流平台。这类平台应包括社会组织工作站、文化长廊、公益人士聚力空间、项目服务部、孵化办公室、创意梦工厂、公益加油站、公益展示区等功能区,并为其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同时,帮助他们拓展与高校、爱心企业和其它公益组织的联系,通过每周例会、专题培训、专项活动、外出学习等形式,提高入驻孵化基地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操业能力,有效推动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发展。 

       2. 选定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孵化对象。孵化基地应着力在生计、生态、民力、民生等农村公益领域培育和扶持有引领性的持续发展性社会组织。着重选择生活互助组织等农村生计发展类组织、生态保护志愿组织等农村生态发展类组织、社区教育组织等农村民力发展类组织、民生行动组织等农村民生发展类组织作为孵化对象,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其培育成农村社区持续发展的社会力量。

       3. 提供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运行硬件设施。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积极地、有计划地为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外联设备以及其它所需的物质工具,使其拥有开展业务的硬件条件。同时,也可以动员企事业单位、慈善人士等社会力量力所能及地为其提供执业所需的物质设备。

       4. 建设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运行软件因素。主管单位应为正在孵化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聘请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其提供个性化培养模式和辅导方案,并在项目申报、方案策划、活动组织、财务风控等方面提供智力帮助。同时,提供组织系统能力建设、系统化管理、季度评估与督导等执业指导。支持乡贤、大专院校毕业生、农民企业家、复员军人等人才参加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建设。

        5. 严格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孵化出壳流程。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入壳孵化,可以一年为一个孵化培育期,以便增强其“造血”功能。主管部门以及孵化基地应依据组织规模是否足量、团队执行能力是否达标、组织架构是否完善、公益项目是否充足等评价标准,对被孵化的社会组织进行出壳评审,达到标准后,才能办理转出手续,颁发执业证书。只有严格孵化出壳流程,才能保证出壳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具备较强的执业能力。 

        6. 政府购买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开展的服务成果。政府主管部门实施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孵化工程,就应为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提供执业资源、发展平台和能力培训(谭志福,2014)[6]。但这是不够的。要提高孵化出壳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成长和壮大。因为“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是社会组织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增强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执业能力。

(二)加大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孵化出壳后续扶持力度 

         1. 完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建设与运行的法律法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和其参与振兴乡村事业应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将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国家应尽快填补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法律盲区,使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更好地与政府和市场进行协同(徐顽强等,2012)[7],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加强对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执业的引导和扶持。目前,我国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发展经验不足、服务能力不强,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适度地引导和扶持 [7]。政府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组织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对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进行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尤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通过财政支持、信贷支持途径为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执业经费保障。          3. 加强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以实现乡村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振兴乡村公益事业。只有加强和规范自身能力建设,才能发挥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执业能力。首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广泛吸纳农村社区新乡贤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组织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选拔骨干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其次,完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徐顽强等,2012)[7]。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应完善组织章程,建立民主决策、民主协商、社务公开、财务公开、监督举报等制度,让农民广泛参与到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运行的各项事务中来。

(三)推动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主体化建设

       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主体化,是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为获得持续发展能量,主动从农村社区争取必要规模的社区居民支持,建构执业团队的过程。这是农村持续发展型组织自我发展的措施之一。只要农村民力发展组织,在开展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劳动技能、文化素质等公益业务时;农村生计发展组织,在开展融资、销售、运输、技术、信息、售后等领域的生产服务指导,提高乡村企业或农村经营户的市场竞争力,对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实施生活救助时;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在开展治污宣传、义务植树、生态修复、制定生态文明公约、环保培训、经营生态产业等活动时;农村民生发展组织,在开展为社区贫困者捐助生活物资、提供更多优质天然生活资料、保障全体居民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需求、生活福利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低碳生活方式等公益业务时,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积极性、自控性,才能使自身得到持续发展。

(四)注重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结构化建设

       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结构化,是农村社区的民力、生态、生计、民生要素,为了获得持续发展能量,主动与其他要素建立稳定的、重复的、均衡的内在联系,改变孤立无援状态的过程。其实现机制主要是建立外部关联网。以农村生态发展组织为例,农村生态发展组织的发展不仅决定于其本身各种内在因素的复杂自律性及其自我参照的封闭性,而且仰赖于其内在因素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网。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必须将外部环境当成组织本身的发展条件,并使外部环境成为自我参照程序的必要关联网。农村生态发展组织需要得到农村生计发展组织生产资源的支持,需要农村民力发展组织提供合格人力资源,需要农村民生发展组织消费社区的产品。同样,农村生计发展组织也需要得到农村生态发展组织生态资源的支持,需要农村民力发展组织提供合格人力资源,需要农村民生发展组织消费社区的产品。因此,为达到协同开展振兴乡村公益事业的目的,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需要建立外部关联网,即实现各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结构化,从而使其自身获得发展空间。

(五)强化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功能化建设 

       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功能化,是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展示自我能力,显示自我价值,发挥特殊功能的过程。如农村生计发展组织在农村社区为了获得持续发展的能量就应实现功能化,展现出其自身的社会价值,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包括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功能、提升劳动者素质的人力功能、供给生活资料的生活保障功能等。具体来说,农村生计发展组织的功能化主要体现在发展社区经济、发展生态产业、保障天然生活资料供给和人工生活资料供给等方面。当其它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认识到其自身的生存离不开农村生计发展组织时,农村生计发展组织的功能化就显现出来了。又如农村生态发展组织要获得持续发展的能量,也应实现功能化,包括实现提升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民力功能、提供优质天然生活资料和感官享受的产业功能、供给优质天然生活资料的生活保障功能等。具体来说,农村生态发展组织的功能化主要体现在:(1)提高社区碳汇能力,促进碳汇交易;(2)供给优质生态产品,包括提供富氧空气、洁净饮水、天然景观、有机食物等。当其它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认识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农村生态发展组织发挥出特殊功能时,农村生态发展组织的功能化也就显现出来了。总的来讲,只有农村发展型社会组织发挥出自己的特殊功能,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四、研究结论

       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是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或者是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组建的,由农民构成的,旨在促进农村社区民力、生态、生计、民生等四大根基要素持续发展的农村民间组织。主要由农村民力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态发展社会组织、农村生计发展社会组织和农村民生发展社会组织等组成。这四类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对推动农村社区生计、生态、民力、民生建设和振兴具有特殊社会价值和特殊功能。为了振兴乡村和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国家应大力孵化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并通过主体化、结构化、功能化措施,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型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N]. 人民日报,2018-09-27(10). 

[2]吕方 . 再造乡土团结 :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新公共性”[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33-138.

[3] 门献敏 . 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中提升农村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 [J]. 学术交流,2014(8):186-191. 

[4] 李国正 , 艾小青 .“共享”视角下城乡收入与消费的差距度量、演化趋势与影响因素 [J].中国软科学 ,2017(11):173-183. 

[5] 文雷 . 如何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环保 [J]. 环境保护,2011(24):44-45.

[6] 谭志福 . 公益孵化器 : 正确的诊断与错误的药方——兼论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培育中的角色 [J]. 中国行政管理,2014(8):62-66.

[7] 徐顽强,邓小伟,朱喆 .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和路径研究 [J].广西社会科学,2012(6):115-118.


文章来源:湖湘论坛. 2020,33(01).页码:5-12

作者: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谷中原